找到相关内容23817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、道教在终南山

    出身于或活动于终南山的道士,更不胜 枚举,《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》所载即不下数十人。   明清时期,续有道士居终南山修道。《长春道教源流》卷七载,江本实,号活死人。 四川人。“家素封,明亡,散家财,弃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50590320.html
  • 朝阳历史佛教文化之“最”

    万祥寺、凌云寺、药王庙等。至清末,朝阳境内有寺庙429座,僧人一千多人。   纵观朝阳的历史文化,佛教文化是其主要内涵之一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都有圣寺、圣僧、圣物,其佛教文化活动规模大,规格高,信...

    孟昭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1790695.html
  • 惟因老和尚禅七开示

    此为什么提衣钵不动?惭愧心一生,便即手软,不好意思强夺他人衣钵,如此解释比较合理。   顺便一提,陈亚仙祖墓,相处六祖展具,天王护法,历史虽有记载,识者或明白高僧活动,可能具有肉眼看不见的特异功能。...

    惟因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1590728.html
  • 三年新竹山居岁月——我在福严教学时代的所遇、所学、所思

     山居三年,可能是我一生最悠闲的岁月,不似如今——教学忙,法务忙,社会参与的活动也忙,案头总有做不完的事情,写不完的稿子。那时我的生活作息非常规律:清晨四时起床,午斋毕,睡个把钟头的午觉,晚间十一时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543390897.html
  • 唐代寒山体的内涵、形成原因及后代接受

    的一份意想不到的成果。   三、“寒山体”的接受和仿作   寒山在世时,即以其特殊的诗歌写作和特殊的个人行藏获得了一定的影响,徐凝在天台山活动时曾访问过寒山,用“不挂丝纩衣,归向寒岩栖。寒岩风雪夜...

    罗时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991545.html
  • 晚明天主教与佛教的冲突及影响

    传教士,他认为耶教活动比佛教对中国的危害更大。然而上述诸人的反耶没有对天主教的在华传播造成真正威胁。一则他们多为普通官僚士绅,影响不大;二则真正激进排斥耶教的人在当时并不太多,形势在总体上有利于天主教。...

    马晓英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091549.html
  • 寒山诗的返程之旅及其在港台地区的传布与接受

    返家无论如何是个辩证性的活动,我们返回的家从未是我们当初所离开的那个家,随我们回家的行李终将永远改变它——行李中所聚集的记忆、影像、品味与对象将铭记其回归的所在。   乔治·罗伯逊 《旅行者叙事》 ...

    胡安江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591637.html
  • 道德系统中的德性

    实践中,主体的活动以德性为其内在本体,从情景的分析、规范的引用,到理性的权衡、意志的决断等等,都包含着德性的作用。在这里,德性表现为统一的意识结构,行善的意向、对善言善行的情感认同、评价意义上的理性与...以儒家而言,作为儒家理想人格的圣人,往往是通过具体的历史活动或日常行为而显示其完美的德性。在《孟子》一书中,我们便可以看到大量记叙“舜”的言行的篇章,正是以这类具体的言行,孟子多方面地展示了“舜”的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3791874.html
  • 池田知久:孔子的宗教批判

    实现中可以说给他带来绝望性打击的颜渊的死看作一种难以抗拒的“天命”――即活动在人类的力量无能为力的彼方,作用于人类、社会的必然性规律。孔子似乎力图给予这样的客观的意义与评价。从“天丧予”的“天”中可以...术,继续开展了自己的思想活动。但笔者推测,除了这种政治上的原因之外,应该说面临着新的时代,儒教的思想内容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化。   当时的儒家思想家,为了把本来与儒教没有关系的《易》...

    池田知久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4091883.html
  • 姚兴政权与佛教

    》,1986:3,页31-46。   韩升,《魏晋隋唐的坞壁和村》,《厦门大学学报》,哲社版,1997:2,页99-105。   颜尚文,《中古佛教小区的法华邑义组织与活动-以北魏「李氏合邑造像碑...

    黎毓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191965.html